
城市細節蘊含著人文關懷,有時體現在“幾厘米”側石高度、有時體現在盲道曲線長度…這些細節看似微不足道,意義卻是顯而易見的。唯有做好這些精細化服務管理的“細枝末節”,才能“以小見大”,讓市民最大程度感受到文明的善意和幸福的品質。
為全面提升全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切實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傷病患者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進一步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率先塑造文明城市典范,今年7月底起,天元區城管局市政維護中心積極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調查和改造提升工作,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向常態化、長效化、精細化轉變。
?
天元區市政維護中心采用“現行顯著問題—立行立改、大中型維修改造—專項整改、持續性保障—長效維護。”三步走策略,以《無障礙設計規范》為標準,由點及面對天元區管養范圍內所有行道盲道、無障礙通道口、19座地下人行通道、1座人行天橋無障礙設施的進行全面摸排,及時調查收集問題,掌握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同時,按照功能缺陷進行分類統計,我區實行臺賬式、清單式管理,針對部分公共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維護、管理不到位,部分無障礙設施破損嚴重、存在被違規占用等問題逐項進行整改,將文明落實到實處、干到細處,用“有愛” 創造“無礙”,不斷完善城市細節,提高城市品位,樹立文明典范。
截至目前,該中心累計完成無障礙通道口高差改造46處(銀城路5處,長江南路3處,黃河北路7處,蓮花路1處,東湖路2處,高新一道7處,濱江南路2處,珠江北路4處,江山路1處,仙月環路2處,栗雨南路12處);盲道老化、盲道繞井位置缺失、盲道順接改造約475平方米、側石82米(長江南路、珠江北路、黃河南路、濱江南路、黃河北路等路段)。同時,針對廬山路人行天橋無障礙基礎設施,該中心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并完成了神農大道沿線3座地下人行通道無障礙設施改造,其他各項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責編:黃重
初審:黃重 二審:袁燕 終審:夏義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